自從脫離學生時代後,就很少去故宮走動了,因為和姐妹們一起去故宮溜乾兒子和看展覽的關係,才又有機會看到故宮的改變。
以前印象中的故宮,到處都是來郊遊的小學生,現在的故宮,到處都是來參觀的陸客。
這天天氣很好,太陽大的過份,所以拿出裝了過期數年的底片的玩具相機出來試拍看看,洗出來的結果…顆粒感很重,不知道是底片問題還是玩具相機的問題,不過倒是別有一番味道。
逛了一整個上午,又餓又累,現在故宮有二家附設的餐廳,讓來參觀的人可以直接在園內用餐,十分方便,因為「故宮晶華」感覺很高級,不適合帶小孩進去,所以我們選擇了「三希堂」。
「三希堂」其實原址在大陸故宮,為養心殿中乾隆皇帝的專屬書房,因為收藏了三件稀珍文物—「王羲之快雪時晴帖」、「王獻之中秋帖」及「王珣伯遠帖
」,故乾隆特別將書齋取名為「三希堂」,即含有「以志希世神物,非尋常什襲可竝」之意,(白話文:這些東西都是希世的神物,不是一般普普通通的東西可以比擬的),而「三希堂」也特地大手筆請來知名空間設計師、十月設計的建築設計總監陳瑞憲,運用他喜愛的飲食結合藏書等元素打造專屬故宮的獨特用餐空間,取名「三希堂」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。
據姐妹說,「三希堂」的菜單因為很漂亮,所以當初開業時,菜單一直被客人夾帶出場,累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,所以後來「三希堂」都對菜單很保護,果然小姐點完餐後馬上把菜單收走,雖然有要求要留一本菜單,不過被他們客氣的以有需要再叫他們就好的理由婉拒了。
餐墊紙也很漂亮,這個我就想帶走,拿來當餐墊或只用一餐就丟掉,實在是太浪費,拿來做卡片不是很好?
「三希堂」的菜色是以中式小點為主,平常聚餐難得吃中式的料理,加上菜名取得很可口的樣子,所以四個女人失心瘋的亂點一通。
茶品選的是比較少見的蓮花茶,可以清心解熱,原本想拍蓮花綻開的樣子,無奈它一直不翻身。
因為乾兒子想吃麵,所以點了紅燒牛肉麵,別看它好像很普通的樣子,高湯是用各式菇類去熬煮的,滋味鮮美極了,讓人一口接一口,看這小子吃的多專注啊。
養生湯品二道,看起來清淡,但味道十分足夠。
高麗菜卷。
上海菜飯,高菜口味不過鹹,而且不油膩。
菜飯附的蠟味,不錯吃,很下飯。
又點了鹹粥,米粒燉的透爛,不成米形,已經到了「麋」的程度了。
芝麻捲餅,薄餅皮裡塗了很香很香的芝蔴醬。
來張剖面圖吧,包滿了豆芽菜。
吃完了正餐,甜點上場,這道是銀耳蓮子湯,黃黃的是木瓜,第一次在蓮子湯裡看到有放木瓜的,不過味道還挺合的。
杏仁豆腐,很清爽。
忘了這是叫什麼名子了,裡面包的是紅豆泥,不會太甜。
芋泥,上面淋了桂花蜜,芋泥很紮實綿密,淋上偏水狀的桂花蜜,吃起來舌頭首先感到一陣蜜的清甜,接著是芋頭特有的香氣,鼻子聞到的是桂花的淡淡的清香,冰冰涼涼的十分好入口。
再來是糕點類的食品,已經忘了點的到底是什麼了。
這個應該是...綠豆糕之類的吧...
這個應該是芝麻口味的某種鬆糕。
這樣亂點的結果,本日消費四大一小大約二千多元,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,並沒有因為設在觀光景點就特別貴,口味也很不錯,實在是揪感心。
三希堂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,故宮正館四樓(要買門票才能進去)
電話:(02)2881-2021
每周六、日下午1:30 ~ 3:30 現場古箏彈奏